夏衍故居

+收藏:http://xygj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夏衍故居—“墙里”,走向世界的起点
2011-06-21    浏览(858)    作者:夏衍故居    来源:夏衍故居 官方网站

从汽车东站新塘路往南,不到两百米就是严家弄。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,哪里想得到八十年前这里只是杭州城外的一个小村庄。

村中有一大户人家,周围农民都叫这户人家—“墙里”。 “墙里”姓沈,沈家这所宅院建于1840年之前,五开间,七进深的格局颇大,但到了1900年,沈家已经没落。这年10月30日,“墙里”迎来一个小生命,这是沈家的第二个儿子,做郎中的父亲为小儿子取名沈乃熙。沈乃熙就是后来的夏衍。

夏衍三岁时,父亲突然中风去世。沈家的经济状况更是一落千丈,日子过得越来越困难,哪里还拿得出钱来维修宅院,房子破损得更厉害了。以后夏衍的读书,也全靠亲友接济。

1920年秋天,“墙里”发生了一件大事,沈家小儿子要去日本留学了。这无疑是一件大事。那时,因为交不起学费,夏衍去染坊做了学徒工,母亲也只能暗自叹息。想不到,儿子可以公派出国留学,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。

这天,一家人早早起了床,吃了早饭,夏衍要动身了。他身着新做的学生装,手提小藤箧,陪他走出门来的母亲还在不断叮嘱着,儿子的心却已飞向远方。在墙门口和母亲告别后,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了。这一年夏衍20岁。

他沿着村外的卵石路,步履轻快而急促。与夏衍同行的有几个同学,他们约好了在城站火车站会合,一起乘火车至上海,再换乘轮船去日本。卵石路两旁大片的桑林摇曳着绿色光影,夏衍感到一丝轻快。从沈家到城站火车站十几里的路并不是太远,要路过昙花庵,从昙花庵边拐弯不远处有一座供路人歇脚的凉亭叫景芳亭,过了景芳亭就是庆春门。此时再回身看时,村庄已掩映在桑林中了,只有沈家高高的封火墙,远远的还能看到。

在桑林中穿行,夏衍的心里虽然有些忐忑,可能更多的还是憧憬。他不会想到,这一次离家,以后六十年里,他只有两次回到这个家,一次是1923年8月,从日本回来,那天天很热,进了家门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。1936年初夏那次回家,母亲已经去世,从上海乘火车到杭州城站,不过几个小时,就有“尾巴”跟着了。没有办法只好摸黑匆匆离家,站在庆春门外,向老屋的方向最后看一眼,只见天空是黑漆漆的,正酝酿着一场大雨。

他也肯定想不到,几年后,学工科的他会走上舞文弄墨的路,办报纸、当记者,写剧本、写小说、拍电影,并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。

夏衍从这条卵石路上走向外面的大世界。解放后定居北京,对这个破旧的宅院仍有多多的牵挂,那个大庭院,那个池塘,那片果林,还有他在院内翻石板捉灰鳖虫、在后院捉金龟子的童年生活。这些童年的小事情,与他整个壮阔的人生相比本来不值一提,但竟在晚年成了他回忆的亮点。

标签:夏衍故居,“墙里”,走向世界的起点
分享:
上一篇:
下一篇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